数天前到医务所就诊,言谈间医生问及我的工作,知道后好奇地追问了我许多有关香港自然生态的问题。原来他也是个酷爱大自然的人,但因工作忙碌,就如许多的香港人一样,很少机会到郊外走走。
其实身边许多朋友都渴望亲近大自然,但因缺乏引领及导赏,因此,对本地的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并没有什么印象,也未能体会我们拥有的生态资源是多么的精彩和丰富。
在旺角金鱼街普遍售卖的白云山鱼(金线鱼)就是一个例子。大概没多少人知道,这种饲养在水族箱内色彩绚丽的鱼儿其实是香港自然生态的一份子。
淡水鱼工作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有研究繁殖香港稀有原生淡水鱼,白云山鱼是研究对象之一。数年前,经过多番努力,终于给我们搜集到白云山鱼香港原生种及广州白云山鱼原生种合共数十条鱼。为了延续这两个原生种群,我们需要了解其繁殖特性及以人工饲养的方式增加其数量。几年过后,总算给我们累积了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其实白云山鱼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只要食物充足,有合适的水生植物便可在人工环境下繁殖。以香港的气候来説,在室温下,白云山鱼一般能在春、夏、秋三季繁殖,若水温能长年控制在20 - 25度左右,牠们的繁殖就不受季节限制。虽然白云山鱼能于短期内多次繁殖,但若缺乏适当的管理,鱼量其实很难提升,因为许多刚孵化出来的幼鱼都会在数日内被亲鱼吃掉。
要成功繁殖白云山鱼可以从以下数点着手:
- 转换新环境 - 改变水流、水质、水温或喂食次数、质量等,这些改变能刺激种鱼繁殖。
- 亲鱼的密度不能过高 - 根据繁殖缸的大小,公鱼母鱼的数量最好设定为一对一、一对二或二对三,这样可避免求亲过程受到其他鱼骚扰。受精卵通常于两至三天后孵化;若投入亲鱼一星期后仍未见小鱼孵化,有可能是配对失败,有必要更换亲鱼。
- 白云山鱼喜欢于水草丛中产卵 - 水草茎叶取幼细为佳,密度适中,以鱼儿能勉强游入水草丛中最适合。因爲这样受精卵便能沉到水草较密的底部,有利于保护鱼卵免被缸内其他鱼或蜗牛吞食。
- 防止亲鱼误食幼鱼 - 亲鱼能在数日内多次繁殖,每当见到幼鱼孵出便应立即将亲鱼捞走。幼鱼孵出后会寻找依附物,一两天后便开始游动,主要靠近水面,在此之前可加入浮水植物,为幼鱼提供庇护。
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白云山鱼能于最短两个半月达性成熟并进行繁殖。
但是,透过与其他鱼混合饲养,我们发现白云山鱼的竞争能力较弱,即使在较大面积的仿真自然环境中,若有其他原生鱼如青鱂、五线无须鲃、斗鱼或其它活动性较高、猎食较主动及繁殖率高的鱼共生,白云山鱼多处于劣势,其影响包括繁殖率及成长速度下降。
研究往往带出更多问题 ─ 究竟白云山鱼原来的栖息地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原因引致其种群减少?其栖息地还有其他什么鱼共生?与广州白云山地区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希望将来能找到更多答案,让白云山鱼不再只是水族箱内的观赏鱼,而是在香港的郊野繁衍。
(相片: 群游中的白云山鱼幼鱼,雄性白云山鱼)